美劇良醫講的是什麼
我從事影視後期工作的原因是當年看了《越獄》《24小時》《LOST》后,深深的被吸引。當時就想,是不是有影視製作這種行業?然後在網上查來查去,基本就只有上海和北京,主要是北京。然後毅然決然北上當北漂了。到京后看了一圈,當時我只能幹音效設計,然後就從聲音後期干起了。
我想象中有一天國劇能質量越來越好,於是我就邊看美劇邊做國劇。不停的學好萊塢電影的聲音設計,學美劇的聲音設計。儘可能經我手的國劇能和美劇的質量靠近那麼一點點。
還記得在做《黎明之前》時正好在看《LOST》。《黎明之前》是當年我心裡比較接近美劇風的國劇了,而我在《LOST》中正好學了好多聲音設計的手法,於是在《黎明之前》里運用了一番。有一場戲是汽車爆炸的閃回,劉江導演和作曲怎麼貼音樂都不合適,然後跑過來說那場戲音樂沒什麼好辦法,你能從音效上想想招兒嗎?我一看,正好已經做完了,然後就給導演看,期待著導演的反應。導演看完一遍又讓再放一遍。然後一個驚艷的表情,加上一個大拇指,鏗鏘有力的說了兩個字:「牛逼」!
好了意淫這一段不(jiu)是為了自誇,重點是說我的學習途徑。我主要學習途徑就是拉片扒片,然後逆向分析為什麼要這麼處理,原理是什麼?
曾國藩在洋務運動初期,為了不只是花錢在洋人那裡買炮火,說買成品不如買技術!告誡李鴻章四個大字:「物之根本」!!意思就是我們要就要核心的東西!我個人很佩服曾國藩,所以牢記這四個字。我只要打算幹什麼,一定就要先學核心,核心的東西掌握了,我就干!掌握不了,我就不幹!所以我深知——只學皮毛沒屌用!
以上就想表達一件事兒,我愛美劇大於電影!因為美劇有更多的發揮空間,有更細膩的內容表達,有更長的生命力。如果從產品的角度,美劇是一個五到十年的可操作項目,就像是自己的孩子,而這個孩子每年都可以陪觀眾一起笑一起鬧!希望我有生之年在國劇中能盼到這一天吧~~
在解析之前先推薦一本書:《美劇編劇策略》。這是幾年前一個編劇朋友推薦給我的,現在好像是第三版了。我基本就是從這本書里學到了美劇的根本!但這本書翻譯的很爛(要飯還嫌飯搜),前後用詞不統一,看的時候總是黑人問號。但好在我已經看了無數遍了,哪個詞翻譯錯了我都知道,哈哈哈。
美劇的分析重點會放在結構上,因為美劇的一切都是從結構開始!
結構!結構!結構!重要的事說三遍!
沒有結構是萬萬不行的,有了結構你也不一定行!
美劇的結構從小小的卡片開始
圖片轉自一位痴迷《絕命毒師》的知友趙八周,他把《絕命毒師》的每一集都做了解析,毅力讓人佩服!也是一名後期工作者。以下是該知友的貼子:
美劇編劇是如何工作的?www.zhihu.com
美國編劇大罷工那個時間節點之前,大多美劇是四幕劇,後來追加到六幕。原因和廣告投放有關係,只簡單說一下。關於幕的意義這裡不解釋,可以去看書~
《良醫》是40分鐘的肥皂劇。美劇分兩類,一類是故事劇,一類是肥皂劇。區別是肥皂劇目標觀眾群體是那種沒有固定時間追劇的人,可以保證他們看哪一集都能接著看,所以肥皂劇的特點就是基本保證一集內有獨立的主故事線。但說實話,隨著網路的發展,肥皂劇的模式已經意義不大了,因為我們能回看,點播。
像Netflix首先推出了一次性全放出的模式。
《良醫》每集的故事線平均就是2+3結構2條主線+3條輔線是絕大多數美劇配置,每一集都會有兩條重點要講的故事線,再配合3條左右的輔線,而輔線在後面也可能會發展成主線,尤其是群戲的美劇。
我接觸過的國內大多數編輯,總是按字數計量。時不時就把:「我又寫完了多少字」,「我還要寫多少字」,來反應他們的工作進度,甚至是質量!
拜託,劇本計量請用:「我又寫出了多少個衝突!我又寫出了多少個情節,我又寫出了多少條故事線」來炫耀好吧!
我沒事兒也扒一扒國產劇,最氣人的是我扒了某個超大製作國劇,一集半時間,就在講一個衝突,而且這個衝突沒有推進,原地打轉~~~。這就是編劇嘴裡說的:「我寫了一萬字!」。
結果就是,我們花了四百萬人民幣拍了半個衝突!!!人家美劇花四百萬刀拍了二十到三十個衝突!
啰嗦完了,開始!
引子第一個節拍
這條線主要是刻畫肖恩的個人經歷和成長,是一條人物成長線。是本集的主線之一,也有可能是本劇的主線。
第一個節拍給我們的信息是:有點異樣的肖恩,閃回中從小被欺負,出家門要遠行。
衝突:童年被欺負無衝突不成戲!所以結構中的第一要素就是衝突。但一定要搞清楚衝突的根本是什麼。書里說:「衝突就是一個人想要從另一個人那裡得到什麼,而最終沒得到或得到了!」!而另一個人不一定就是別人,也有可能是自己,也有可能不是人!
然後我總結了一個自己校驗衝突是否有效的方法,就是你能否用「XXXXXXX,但XXXXXX」的形式造句,來形容這個衝突!
比如本場的衝突:「行為老實的肖恩,但有童年陰影」!或:"一個普通的小夥子,但好像有點啥問題"。——但凡你能套上就算衝突還可以。
情節點有
伏筆(set up):肖恩的行為,玩具刀勾子:主要就是肖恩的行為,讓你對人物有好奇。伏筆主要作用是在後面做情節揭示、或信息照應(pay off)。是一種敘事的輔助手法。而這個手法的目的是讓觀眾自我感知到情節內容,而不是被告知情節!不僅限這一種應用,還有好多好多。
小說就是用告知,影視就要用感知,兩者的區別,一句話說不明白。還是請自行看書吧!再推薦兩本書——《救貓咪》、《你的劇本遜斃了》!
勾子就理解成字面意思,讓你產生好奇感,勾引你想繼續看下去。
我設計了一種評估勾子質量的方法:
當你的勾子會讓觀眾產生「怎麼辦!」的情緒時,就是優質勾子當你的勾子會讓觀眾產生「怎麼了?」的情緒時,就是劣質勾子或叫二等勾子當你的勾子會讓觀眾產生:「就~不告~訴你,就~不告~訴你,就不~~告訴~~你?」的時候就是SB勾子第二個節拍
患者線為本劇固定線,通常每一集是獨立的故事線。
衝突:有個醫生施救,但被肖恩指正錯誤情節點
反轉:肖恩確實木雞,但是不呆,還很酷!到此僅僅用了4分21秒,基本把肖恩人物的雛形給刻畫完了。靈魂拷問:他是誰,他從哪來,要到哪去。
片頭第一個節拍
這是一個信息量爆炸的節拍
交代了醫院整個懂事會人物錯綜複雜的關係,同時各人物亮相。
還記得國產劇里經常會有字幕報人名嗎,這在美劇里是不可能的。為什麼呢?因為在編劇技巧里有個課題就是,怎麼讓人物亮相時能讓觀眾記住這個人物,還能把名字報給觀眾,又不能很生硬!
人物少還好說,人物一多,就是個很難的事情!
無論你用什麼方法,最好用的方法就是保證讓人物帶著衝突亮相!因為只有衝突才會引起觀眾的注意,並帶入!一開始,這些人物叫什麼並不重要,重要的是你要讓觀眾記住這張臉和對應的關係,觀眾自己會打標籤的。所以,有機會報人名就報,沒機會報就不報,後面有的是機會報。
而國劇呢,因為編劇沒有在人物亮相上下功夫,所以觀眾對出場的人物很蒙逼,然後人物一多就有點亂,一亂就不知道誰是誰的誰!所以「聰明」的國人就加上了字幕,告訴你他叫什麼,是誰!但沒卵用的,觀眾還是記不住!
C故事線:懂事會如何才能讓木雞男進醫院!看,我不用記角色名,我會給角色打標籤的。
衝突:院長亞倫力推木雞男肖恩,但眾人質疑!這個節拍的衝突厲害了,上面說的是這個節拍的主要衝突。但這個節拍下暗藏著各人物之間的各種衝突。誰比誰大,誰又瞄著誰的位子,所謂一物降一物,都半斤八兩!
這也是美劇好看的原因之一,單場戲的功能多!
但我們是在分析和逆向美劇的創作,在創作時這個節拍卡片就只會寫著一句:「亞倫力推肖恩,眾人反對」。所以這個節拍的主要衝突是定好的,其它的背景衝突都是附送的~~。那這些背景衝突為什麼沒有算為一個獨立的節拍呢?因為這個是背景衝突,是短期內不發酵的衝突,它只是藏在人物後面的。
勾子:肖恩能否被認可?其實準確說,在創作者的角度,這個勾子是:「眾人怎麼才能被說服同意肖恩加入醫院!」。因為道理很簡單,觀眾知道肖恩一定能加入醫院的。所以敘事的方向就是「眾人」怎麼轉變態度!
《絕命毒師》上來你就知道老白肯定要制毒;《風騷律師》上來你就知道Good man最後要變成犯罪律師;《24小時》上來你就知道小強一定能化險為夷;《小丑》上來你就知道他最後是什麼樣這些劇你都會先知道結局,但你為什麼還是目不轉睛的看。就是因為你好奇,他們是怎麼走向結果的!所以,結果不重要,重要的是過程!
孔子說過:"電影就是講一個人如何轉變的故事"!
通過這個節拍正好說一下本集的主題(對,美劇也有主題),大多美劇一集會有一個獨立的主題。為什麼呢?這又不是電影?因為沒有主題什麼都可以寫!而什麼都能寫,就意味著無從下手。所以主題的作用就是讓你不糾結!少就是多!
本集主題:尊重!
孔子還說:每戲場都要映射主題!
以上就是第一幕的第一個節拍,時間線才剛剛6分30秒喲。3個衝突、3條故事線了。
第二個節拍
說實話,我都看完一季了都沒記住大多數人的名字,但影響我看了嗎?沒有!我有標籤~~
D故事線:克萊爾個人線或是克萊爾和傑瑞的情感線這條線本集就一個節拍,名副其實的輔線。因為本集的主要內容都放在主角肖恩的個人線上了,所以擠壓了輔線的空間。
衝突:傑瑞要情,但克萊爾只給炮。還記的衝突驗證公式嗎?"XXXXX,但XXXXX"。好使~~~
勾子:二人啥關係?什麼樣的地下情?這是一個二等勾子,但不代表不能用,你要少用,佔個小比例是沒問題的。但是有一條警戒線,千萬別讓觀眾產生厭煩的情緒。正確的目標是,你要引起觀眾的興趣!
如果你看過《最強大腦》或中央台的一些比賽類節目,那個揭曉答案的時刻。如果你看過《只有芸知道》。你一定能感受到我說的那個厭煩的情緒是什麼樣的!關於本節拍一開始找克萊爾那個推門進入的女醫生作用說一下。首先是為了引出克萊爾,但沒有這個女醫生也能引出來。所以除了引出克萊爾的另一個功能僅僅就是為了映射一下主題,所以才有了"關燈"這個情節。編劇應該是不好從克萊爾這邊找到能映射主題的方法,所以設計了「關燈」這個情節。
有一部按標準美劇結構寫的國劇叫《甄嬛傳》。《甄嬛傳》是五幕結構,可能是因為沒有引子吧,國劇的片頭是在一天始,不是引子后。第一集里有一場戲,展示好多宮女在宮外集合的場景。扒到這一場時心裡在想:「完了,編劇沒守規矩,這一場沒衝突」!腦音剛落,華妃坐在轎子里從一邊路過,然後停下,沖著這一群人狠狠的瞪了一眼!——哈哈哈哈,當時就感覺,漂亮!專業!硬懟也要完成目標!
第三個節拍
本節拍中路人醫生一直很尊重肖恩。
第四個節拍
附送衝突,克萊爾說你不簽,你就是怕了,你怕你會死,實時是你有可能會死!
這一條線看似是患者線,但還附送了克萊爾的人物線。D故事線給觀眾了一個浪妞,這裡再給補一個耿直妞。
一個節拍的功能多樣性,就是優質劇的特點。
第五個節拍
這種連續小反轉真的就是編劇硬加的,在編劇技巧里有一種慣用手法叫逆推。以本場為例子,這個節拍的目標很簡單,拿到刀子就行。每個人去寫都會寫的不一樣,但目標是定死的:拿到刀子、有衝突、映射主題、好看、有意思!
第六個節拍
其實這是一條嫁接在E故事線上的D故事線(克萊爾人物線)和F故事線(尼爾人物線)混合線。
所以你把他規到哪條線都行!我選擇歸到E,僅僅是因為他嫁接在E故事線下,逆推作者意圖的話,應該是D+F,因為本集給D和F的空間太少了。
F線暫時就是自負的尼爾,我沒算他是本集的線
衝突:克萊爾有專業的觀點,但尼爾說我就是專業的代名詞!附送D線衝突,哪邊都不好選~
第七個節拍
這一個節拍的潛在衝突其實是,異常的肖恩被認可。
勾子:肖恩好帥呀,最強大腦第一幕結束!14分35的位置。
第二幕第一個節拍
本節拍依然是混合線,是嫁接在C線下的,傑西卡人物線和亞倫人物線。
衝突:二人各持己見。看似是為了肖恩的爭執,實則還是誰不尊重誰的問題。傑西卡在這是因為他祖父是醫院創始人。
勾子:還是肖恩怎麼才能進來本節拍同樣是主題呈現
第二個節拍
爹都不尊重自己,還侮辱自己,摔死兔子。無時不在的主題。
第三個節拍
第四個節拍
本節拍也是嫁接在E故事下的混合線,亞倫人物線和克萊爾人物線
第五個節拍
在這裡克萊爾依然表現出了對別人的不尊重。
第二幕結束!影片一半位置。
第三幕第一個節拍
第二個節拍
第三個節拍
這是肖恩的回憶線,其實就是肖恩的人物線,依然在交代肖恩的成長史,並與亞倫的關係。
這個節拍的實質衝突並不是兔子,而是:兩個可憐的孩子,但生在一個不幸的家庭!
第四個節拍
最優質的衝突就是,各方都沒錯!
第五個節拍
第六個節拍
這個節拍和上個節拍來了個連續反轉。
一般連續反轉會用在一集結束時,用來刺激觀眾,好讓觀眾又急切又期待。
《風騷律師》試播集的最後一幕,連續4次反轉,直接暴擊觀眾!國內的術語叫「打點」。國劇大多是沒有幕的概念,所以大多數創作者只知道一集結尾要打點給觀眾。但美劇是每一幕結束都要打點的,因為幕間是要插播廣告的!當然即使是收費台不插廣告的劇也都是按幕來設計結構的,因為這個結構可以保證劇的可觀看性。
第三幕結束!25分30秒位置。
第四幕第一個節拍
第二個節拍
本節拍加上前一個節拍的目標是對肖恩的連續打擊,把肖恩逼上不可能被認可的絕境。而這個過程中慢慢的人物開始轉變,人物與人物之前的不尊重也沒有那麼誇張,只是所有人都在堅持自己的觀點!
第三個節拍
本節拍亞倫與傑西的人物線,討論了關於尊重的背後原因。
點出了一條主線「我不能一直保護你」。而這句話其實同時映射院長無法一直保護肖恩,然後鏡頭轉到了閃回童年肖恩。(而後面的集里亞倫也做到了,放棄了對肖恩的保護,讓肖恩自已成長!)
從這個節拍開始,所有人物開始回歸可愛。
第四個節拍
第四幕結束!31分鐘位置。
第五幕(最後一幕)此節拍前有一場獨立的戲,就是餐廳亞倫和肖恩對話,我沒有把他算一個節拍是因為他沒有什麼衝突,而只是刻畫一下亞倫對肖恩的保護。所以有效的節拍依然是C故事線。附帶鞏固了一下尼爾和傑西兩口子關係。
第二個節拍
本節拍的主要意義是在刻畫肖恩人物成長線,此時的肖恩還是不會與人溝通。這也是亞倫保護肖恩的原因。而本片肖恩線的主要人物孤就是講肖恩如何能突破自閉症得到成長。
第三個節拍
本節拍附帶了院長對肖恩愛的人物線。體現出院長為了肖恩豁出去了。也為後面院長放棄保護肖恩,讓肖恩獨立成長做了人物弧的鋪墊(set up)。
第四個節拍
這一節拍外在是弟弟死了,但內在的衝突是:"肖恩是需要有人保護的,但保護他的人沒了"
第五個節拍
到此C故事線:"肖恩如何被同意加入醫院",這條線徹底完結!
第六個節拍
這裡我換成了A故事線,歸為肖恩的成長線,而在這條線上現在的阻力之一是尼爾
第七個節拍
這一下肖恩和尼爾之間的關係就有意思了,走著瞧吧
我把六和七分成了兩個節拍是因為想凸顯連續反轉,其實他就是一個節拍,只是裡面又補了一個小反轉。所以最後是一個大反轉加一個小反轉打點,本集結束!
好了,我們上面是按故事的線性敘事來分析的結構,下面我們把故事線抽離組裝看一下這一集到底都是講了什麼吧。
本集一共5條故事線(實際是大於5條的),從故事線的組合視圖我們得知,這一集是3+2結構。3條主要故事線,加2條輔線。
A故事線復盤:主要是講肖恩的人物成長,本集從肖恩的童年講到加入醫院之間的故事。B故事線復盤:本集的患者甲線,但因為是第一集需要大量的鋪墊刻畫肖恩,所以這條線主要就是藉助患者案例體現肖恩的超凡能力。C故事線復盤:本故事線主要是圍繞怎麼突破懂事會的反對,讓肖恩加入醫院。同時交代了醫院裡的大部分人物關係,和亞倫對肖恩的意義。D故事線復盤:克萊爾的人物線(或是和傑瑞的發展線),只是帶了一下,沒有重點展開。後面集會展開。E故事線復盤:本集的患者乙線。主要功能是刻畫克萊爾,尼爾,傑瑞的人物。主要衝突30個。42分鐘內講了30個衝突,平均不到2分鐘就會有一個衝突,這還不算附送的小衝突。
大小反轉10次。
勾子15處。但介於有的勾子功能是一樣的,所以實際約為10個吧。
所以單從結構上看,這一集肯定是節奏緊湊,看著不會無聊的。至少我們能肯定,結構很漂亮!
但問題來了,結構好一定就能故事好嗎?
當然不可能了。因為故事好不好,主要看人物的設定能不能吸引觀眾,情節有沒有娛樂性,三觀是不是正確,衝突的張力大不大等等等等。
但如果人物好,結構不好算不算是好故事?
好故事應該是能算的。但請記住,結構差的話,觀眾是沒耐心看下去的,觀眾還不確定故事好不好的時候已經棄劇了!!!
所以,編劇是一個超級複雜的工作!他是一個多緯度、多視角、工程化的產物。
編劇也不是文科能搞的事兒,編劇是徹徹底底的理科範疇!劇本是用理性創造出感性的故事!
騙子騙人的時候,手法都很理性,都很科學!
劇本不是一道語文題,而是一道數學題!